相关文档

来源: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 | 发布时间:2024-07-09 06:55:13 | 人气:963

  2023(第三届)中国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高端论坛召开——凝聚共识 创新发展 一同推动中国不锈钢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月14日,由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联众)、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的“2023(第三届)中国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高端论坛”在广州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联盟名誉理事长干勇,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鞍钢联众董事长洪树利分别为大会致辞;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联盟名誉理事长张晓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世界不锈钢协会秘书长Tim Collins,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首席专家、联盟理事长杜挽生,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商)会、科研院所、媒体等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干勇在致辞中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方面,要对宏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中国钢铁行业现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有应对新形势的新思路和新做法。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钢铁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市场空间广阔。面临下游用户对钢铁产品提出的更加高的要求,包括不锈钢和特种合金在内的材料具备良好应用前景。其次,要在挑战中寻找并紧抓机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低碳、标准引领是不锈钢产业深度调整的重要方向。只有顺应大趋势,才可以找到发展机遇,而这一切只能依靠创新。创新驱动是实现不锈钢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唯一答案。

  干勇强调,中国不锈钢行业未来发展应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不动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第二,持续推进数智化变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第三,不断拓展全球视野,全方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第四,强化战略资源掌控,提高资源保障安全与能力。

  钟绍良在致辞中指出,不锈钢拥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优异的环境性能,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空间巨大。近期,世界钢铁协会下属的世界不锈钢协会关注两个重要领域:一是不锈钢替代塑料;二是不锈钢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尤其是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应用。

  他分析称,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各国普遍认同的钢铁行业低碳绿色转型所需的外部条件:一是政府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能让先行者因为转型带来的额外成本而把市场占有率拱手让给落后者;二是培育低碳绿色商品市场,通过着迷的低碳商品市场引导低碳转型;三是畅通绿色低碳融资渠道,让低碳绿色转型的先锋企业在长期资金市场成为第一先考虑的资本“宠儿”,同时限制不积极实施低碳绿色转型的企业的融资渠道;四是政府通过设立研发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低碳绿色研发技术项目,形成鼓励原始创新的学术氛围;五是对低碳钢铁、绿色钢铁的定义问题,这将成为各国各地区之间新一轮争夺的焦点。

  刘建军在致辞中分析指出,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我国特钢和不锈钢行业首先要以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引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应加快数智转型,加速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构建集专业、高效、智能于一体的生产制造系统,提升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其次,要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应充分用好不锈钢产品高强、耐蚀、低碳、长寿的优点,加快节能长寿、绿色低碳经济型不锈钢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在推动全社会节能减碳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不断拓展特钢和不锈钢产品应用场景。不锈钢是全生命周期最具低碳属性的金属材料,将更多地被精细化工、钢结构建筑、供水管网、新能源储运、建筑及装饰用材等市场所选择,企业层面应积极作为、主动开拓市场,扩大不锈钢产品的应用。

  洪树利在欢迎致辞中表示,2022年中国不锈钢行业整体经营效益有所下滑。进入2023年后,从一季度运作情况看,全行业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市场形势。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经济就是谋未来。奉行之难不在于创新本身,而是能否打开固有思想的束缚。我们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企业全方面转型升级、加速行业发展、赋能经济发展。当前,正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之时,正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之际,希望中国不锈钢行业和企业能利用本届论坛充分交流、凝聚共识、创新发展,积极寻求迈向高端发展的新动力,推动行业加快高水平发展进程。

  张晓刚做主题报告《标准促进不锈钢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他指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是中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解决的主体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尤其是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实现中国制造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是“补短板”。“中国制造”成功的标志大多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能引领全球的科学技术创新,二是能引领全球的管理创新,三是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四是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引领作用,五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张晓刚强调,技术之争最终归结于标准之争,标准之争已成为全世界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国际标准化工作未来仍任重道远,“中国制造”需要国际标准化的有力支撑,中国企业应以标准助力创造,热情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

  牛犁分享了题为《政策加力形成合力 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两会政策解读》的主题报告。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走势将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需求不足和预期不稳仍是主要矛盾,但也面临着政策叠加效应、缺口效应等积极因素。

  他分析称,2023年世界经济呈现出减速下行态势,全球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将高位回落。着眼国内经济,2022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例如: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动荡不安,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态势,金融风险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上升等。

  展望2023年,牛犁指出,应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水平发展合力,最重要的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三是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四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五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Tim Collins在主题报告《不锈钢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中,分享了世界不锈钢协会正在开发的一个新功能——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模型,此模型可为不锈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证明。

  Tim Collins指出,随着全球大规模的城镇化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锈钢的消费需求是在持续增长的。但是,不锈钢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价值仍然经常被人们所忽视,不锈钢因其具有高强度特性,能够大大减少辅料的使用。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促进整个不锈钢行业更好发展,是个重要的议题。我们该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而不仅是与不锈钢生产的全部过程有关的排放。针对排放进行建模的结果为,在100年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中,除不锈钢之外,其他材料的排放曲线均发生了变化。当不锈钢被正确地应用于某类场景时,其排放曲线会在一个较长的使用周期内变得更有竞争力。

  杜挽生做主题报告《提升钢铁材料品质,促进高端装备发展》,深入分析了我国对高性能钢的迫切需求,系统介绍了有关技术发展状况,并提出进行钢铁材料的品质能力分级的具体建议。

  杜挽生指出,能源工程、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交通建筑是我国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而高性能钢则是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自主可控”和“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围绕国家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的应用需求,钢铁研究总院在超高强度钢、高强塑钢、耐磨钢、轴承钢、齿轮钢、经济性耐火不锈钢、低密度钢等方面开展了持续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工程化应用成果。质量分级是解决无底线成本控制的市场化途径,现阶段中国钢铁产品质量能力评价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可当作钢企对标、质量持续改进、提升用户选材用材适配性的重要参考。

  范铁军在题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格局及不锈钢行业发展路径探讨》的报告中,结合钢铁行业热点问题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系统分析了当前中国不锈钢行业的发展环境及运行特点。

  针对中国不锈钢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范铁军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技术创新。高效利用红土镍矿的RKEF冶炼技术及规模化生产,能够降低不锈钢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扩大市场消费,是节能、高效的不锈钢生产的基本工艺路径。二是推动标准引领发展。一方面,应以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应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标准供给水平。三是推进兼并重组。新一轮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多形式的兼并重组窗口期已然来临,应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准备谋划、主动选择目标。四是推进产业延伸与聚集发展。应着力发展延伸加工,以产业园区实施聚集化发展,并全力发展不锈钢用钢产业,创造和引领不锈钢消费与升级。五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应加强废钢资源加工配送基地布局,提高镍、铬资源保障能力。

  会议期间,鞍钢联众助理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文乐良,中国宝武太钢集团规划部副部长邓立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耀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菅志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节能协会冶金专委会秘书长郜学等还先后分享了题为《鞍钢联众高水平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全力构建不锈钢高质量生态圈——对当前行业形势的思考和应对策略》《不锈钢在建筑和结构的应用分析》《海洋石油定向钻井技术及相关不锈钢材料的应用》《不锈钢行业能效标杆政策解读和极致能效路径解析》等报告。

  【1】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guisheng.

新闻

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售后服务